搜书

四、启动农村消费重在深化农村改革

  时间: 2010-05-10    已有人阅读过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扩大国内消费。在国内消费版图上,尽快启动由7亿农民组成的农村消费市场,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逐步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将对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产生重大作用。

近一个时期,为拉动农村消费,政府已先后出台一些重要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进“家电下乡”等。据商务部和财政部预测,2008年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资金达到104亿元,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1]。在注重相关政策对拉动农村需求的同时,更需要重视解决某些体制因素对农村消费的制约问题。比如,农村市场化程度较低,流通体系不完善,使工业品进入农村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尚未实现实质性变革,使规模化的农业生产难以推广,农民从农业生产中的收益难以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同农村和农民的需求有相当大的距离,广大农民还难以全面享受普惠金融的阳光;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滞后,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还严重短缺,由此使广大农民难以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这些体制性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农村消费的增长。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下,广大农民增收面临严峻挑战。这不能不对扩大农村消费形成负面影响。

为此,扩大农村消费,既要有类似“家电下乡”这种“短、平、快”的政策措施,更要实质性地深化农村改革,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在农村土地、农村金融、粮食价格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1.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流转是在保持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权(主要包括经营权、收益权和流转权等)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转移和交易。它是土地使用权改革的重大实践。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的“三权分离”,是前一轮地权改革(即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分离)的延续和深化[2]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被大量用于非农产业建设,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土地流转改革,有利于土地相对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也有利于农民从土地转让中获得财产性收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为此,需要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尽快“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3]

1)统筹规划,尽快出台土地流转规划。农村土地流转的目标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此,按照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需要尽快制定土地流转规划,引导土地有序流转。 

2)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近年来,一些地区已开始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户之间流转。从各地的不同作法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需要在农村土地承包制不变的条件下,根据农民自愿的原则,实行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尤其是采取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规模经营。各地情况不同,只要不改变农地根本用途,不损害农民利益,各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模式都可以探索尝试。

3)加快试点,启动农村宅基地流转。建立农村宅基地交易市场,允许农村宅基地上市公开流转,这不仅能够增加农民融资手段,增强农民进城购房能力,为安居乐业的创造基本条件;而且可以盘活宅基地存量,节约耕地资源,有利于中心村、镇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迟福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定价:38.00元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