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向

  时间: 2010-05-17    已有人阅读过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改革的历史性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不仅指出了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方向,而且指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和措施。中央从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到强调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既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早在1847年,恩格斯在他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就曾提出“城乡融合”概念。此后,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明确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城市学家刘易斯极力主张建立城市中心,形成更大的区域统一体,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使全部居民都享受真正的城市生活的益处。经典作家们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城乡融合、城乡平衡、城乡一体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从近现代社会发展历程看,近两三百年,在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城市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人类最初没有城市。是古代农业革命、社会分工和小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的产生。但由于缺少能够大规模集聚人口的新兴产业,不仅城市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发展缓慢。1500年前后,全世界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36个,50万人以上的只有两个。工业革命后,机器大工业生产具有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两个显著特点,带动了人口、生产、消费、财产、政治、文化等等向城镇集聚,成为推动城市化的发动机。从此,城市化蓬勃发展,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普遍选择。用城市问题专家吉斯特的话说:“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了世界”。

研究现代社会发展历程,我们还发现现代社会里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城乡一体化则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比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200多年里,城市化水平达到75%以上。但在高度都市化后,便大力提高郊区的工业功能、商业功能和居住功能,走了一条先都市化、后郊区化的道路。在日本,城市化伴随工业化快速发展后,高度重视城乡两大主体统筹统建,制定大量法律和政策,促进资本、技术向农业部门投入,为农民就业创造大量适合的机会,为农业现代化、农村电气化和地方小都市化创造条件。美国和日本城市化后所走的道路,所选择的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先都市化,后郊区化,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这对我们来说虽然不能照搬照抄,但它客观上昭示了城市化发展的未来方向,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目前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的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过去我们实行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在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格局下,工业化发展后带来的是工农和城乡之间的差别。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城乡差别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维系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已根本动摇,维护城乡差别的社会环境已根本改变。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建立互动互补、协调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社会一体化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既要加快农村发展步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又要调整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优化配置城乡经济社会资源,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还要全面转换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城乡体制平等。在这里,城乡统筹是前提,一体化格局是目标,农村发展是关键,制度创新是保障。

1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当前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而且不断扩大,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热点。就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来看,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是12.571983年一度缩小到11.7。但近二十多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张。2002年差距扩大到13.112009年扩大到13.36。如此严重的收入差距,一是农村生产力落后所致,二是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所致。但最根本的差距是发展的差距。加快农村发展是缩小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各种差距的重要前提和治本之策,也是当前和今后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最佳选择。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农业效益提高、农村经济繁荣、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要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实力增长的基础上,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建立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农村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地位之差、权利之差和收益之差。实现城乡居民法律政策上平等、国民待遇上均衡、公共服务上均等。让农民同市民一样享受就业、培训、保障、救助、教育、医疗等政策,具有同等的生产生活条件,共享改革发展的实惠和文明。

2统筹城乡发展根本是制度创新,实现城乡制度平等,形成一体化制度体系

建国初期,国家为确保从农业吸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发展工业化,确立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和制度。30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化为目标的改革,但并未完全改变城乡不平等的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实行城乡统筹必须从城乡经济社会结构重构、城乡经济社会制度创新上寻求治本之策。也就是说要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推进新一轮改革,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现代城乡制度。重点是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制度,赋予农民平等的经营自主权、财富分配权和公共产品、公共福利的共享权,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从根本上触动传统经济社会的体制根基。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迟福林 殷仲义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定价:69.80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