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30年改革开放的一条基本经验:人民本位论

  时间: 2010-05-23    已有人阅读过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立足基本国情,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借鉴历史的和国外的有益经验,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比较突出的包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坚持先行试点,先易后难渐进推进;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等。但我认为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最宝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简言之,就是“人民本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的、与时俱进的、建立在以人民为本位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

一、“人民本位论”的内涵 

“本”就是事物的本源或根基。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政治思想遗产。早在春秋时期,《尚书》中就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后,将民本思想推到了历史的高峰期。“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这句名言就告诉我们,国家的所有财富都是由老百姓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了人民,一切国计民生都无从谈起。所以,中国历代有作为的执政者和政治家,无不强调重视民本思想。新中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也是发展的实质。也就是说,发展不只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人民本位论”不同于“以官为本”,要逐步实现从代替人民当家做主,向保证、支持人民当家做主的转变,就必须从“官本位”转变为“民本位”。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将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们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人民本位论”的深层思想和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按照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而不是阶级斗争标准才能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是由它决定并且以它为转移。《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论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用和谐社会贯彻于和谐社会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把人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首先表现是把人民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改革发展为了人民,必须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是把人民利益、快乐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准则的社会主义。离开了人民的福祉,就是空想的社会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人民社会主义。

二、深入理解“人民本位论” 

在过去的30年中,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解决的是人的生存需要。在那个时期,我们的经济处于起飞阶段,经济总量的增长非常重要,没有超常的增长很难叫做起飞。无论是过去的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在经济起飞阶段,无不是以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为主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把注意力都放在搞GDP上,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现在继续这样搞,就会出现两个大的问题:一是政府作为公共治理的主体,把注意力仍放在经济总量提高上,谁来解决资源环境这些日益突出的公共问题?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提升,全社会全面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经济总量的提高上,谁来解决民生问题?“人民本位论”,就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政府尽快能够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公平的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民本经济不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出来,搞了30年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这是渐进式改革的结果,是过去成功的经验,但是现在我们处在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就很难适应现实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超越传统的观念,不要因为30年的巨大成就沾沾自喜。如果不研究新情况,不清醒地适应新情况,过去的成就也许会成为下一步改革发展的负担。我认为民本经济的精髓在于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要我发展”,改变为“我要发展”,使人从工具性中解脱出来,恢复了人的主体性。新阶段如何继续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依法给人更大范围的自由、民主、人权,就是要更好地发挥人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本质。新阶段如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就是使经济发展少依赖自然资源,多依赖人力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尽快使改革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按照十七大的精神全面推进改革,将人的发展制度化。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高尚全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定价:39.80元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